
与此同时,银保监会制定了相应的补短板项目,力求在制度建设方面,使银行保险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保险机构的公司治理能够上一个新台阶。今年以来,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保险机构独立董事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定陆续出台,不少金融机构的董事、股东、高管就公司治理接受了多轮培训。
5月24号,民政部在官方网站上公示了第二批通过遴选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共9家平台入选。至此,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增至22家。数据显示,2017年首批互联网募捐平台合计募集善款超过25.8亿元人民币,捐赠次数超过62亿次。如此众多的网络募捐行为究竟该如何规范?
我国《标准化法》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顾名思义,强制性标准是必须执行的国家标准,而国家推荐性标准是国家推荐、企事业单位自愿采用的标准。虽然国家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但此案的法院判决对企事业单位是一种警示:国家推荐性标准并不是摆设。
本文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新华社、华尔街见闻、澎湃新闻、证券时报责任编辑:张玉洁 SF107谈到粤港澳大湾区,其表示这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因为中国现在正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需要大的空间、大的城市群、大都市群的形成。为解决城市发展当中遇到的住房、交通、人员就业等问题,并且给新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空间,大湾区应运而生,“大湾区就是这样一个新的空间,雄安为京津冀提供了一个大的空间,珠三角也是一个大的空间。”
十强券商IPO承销收入占比超七成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2018年9月4日),37家券商成功保荐了89家公司首发上市,分食了39.28亿元的承销费。具体来看,今年以来,分食39.28亿元IPO承销费的37家券商中,中金公司遥遥领先业内,摘得桂冠,共承销6家IPO项目,揽入承销费6.67亿元。中信证券和华泰联合证券位列第二名、第三名,分别承销IPO项目9家和7家,揽入承销费3.71亿元和3.68亿元。这三甲IPO承销收入总额已占总承销费用的四成,凸显龙头券商IPO承揽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目前,我国拥有保荐资格“牌照”的券商已达92家。而今年前9个月,仅有37家券商有IPO承销收入“入袋”,55家券商的IPO承销收入“颗粒无收”。其中更有7家券商连续三年未有IPO承销费“入袋”。不过,目前这55家券商虽在今年还未实现IPO承销收入,但仍有73单IPO项目正在证监会审核程序当中,还有546单IPO辅导项目正在进行当中,这619单项目有望为55家券商IPO承销收入助力,打破今年“零承销”的状态。